这些年,常有文物被发布到网上后一炮走红,越来越多的年青人乐于走进博物馆,“看展式外交”成为了当下年青人喜欢的外交方式之一。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外交途径上“博物馆奇妙日日夜夜”论题里,我们陆续同享着自己逛博物馆遇到的趣事和心得,而更多网友则从中种草了不少冷门博物馆和让人长常识的文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第一块化石长尾纳罗虫有个高雅的姓名“周小姐虫”
有网友3月在一外交途径同享了“在博物馆发现了一位了不起的女人”,他在宜昌博物馆《开荒鸿蒙——动植物化石及岩石矿藏标本展》中,看到了一个名为“周小姐虫”的标本,非常猎奇它的命名。 通过检索,他看到了这样一段描绘:在云南澄江动物群中,第一块化石长尾纳罗虫有个高雅的姓名——“周小姐虫”,它是以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高级实验师周桂琴的姓命名的。修化石是一项非常细致和繁复的作业,周桂琴在17年间修了澄江生物群的10万余块化石,使得亿万年的遗址得以完美出现。为了必定她的成就,在云南澄江发现的第一块长尾纳罗虫用了她的姓氏命名。 关于这种命名方法,随即有网友提示说,为了感谢老一辈学者为后续研究者打下的根底,以新物种的称谓来表达对学界老一辈的纪念,也是一种常见的命名方法,比如“导师互敬蟹”,就是用以问候已故甲壳动物专家刘瑞玉院士;“维蕃鸡油菌”则是为了纪念我国菌物学家、我国科学院院士裘维蕃,他在云南发现了国内第一个鸡油菌属新物种。不少网友留言标明,没想到从博物馆保藏文物的信息还能延展出对其他门类的了解,真是长常识。
“逛博物馆的日常之一就是搜集表情包”
除了发现新的常识点,博物馆、美术馆的打开方式还有许多,譬如有些网友就标明,自己的人生喜欢之一就是“在博物馆里找寻白眼”,他发布的中外博物馆里的展示品相片简直就是一个“翻白眼合集”。 这也引来一些网友的赞同,标明自己逛博物馆的日常之一也是搜集表情包。有网友发布了两张在婺源博物馆拍到的“钟馗图卷”,他说,仔细看完只能说,“我国人擅长做表情包这件事,大概也是古已有之,写在基因里的,若不是博物馆标注为清代藏品,这样的构图和表现形式定然会被以为是现代艺术品。” 记者看到,图中数十位钟馗,形状和表情各异。网友评论以为,这非常适合做周边,可以做印章,做胶带,印在帆布包上也行,整面满印,或许白色布包上印上一两个也都可行,简直就是现成的资料库。还有网友说,看到这么多钟馗,现已条件反射地在找不同了,让自己想起了消消乐游戏。
记者在多个论题里看到,年青网友们非常长于发现文物的心爱之处,也就不自觉地为表情包库增添了资料。比如有网友发布的法镜寺石窟的二立佛,“简直就是表情包本包,现已脑补了‘哦嚯嚯嚯嚯嚯嚯’的音效”。还有网友查验材料后标明,该寺石窟内几尊佛像,初定为北魏中期年间制造,但头部损毁,仅存身体部分石胎,头部是后来修复的,并且成为了“表情包”一事,早就引发过网友的热议。
除了发现这些趣点,许多人也在博物馆收获感动。有网友在洛阳博物馆看展的时分,看到有个年青人正在对照着展品做泥塑,在他看来这真是太美好了。还有网友在人来人往的观展队伍中看到有个女孩在对着展品画画,“由于画的是平视的角度,站着画就成仰望了,而蹲着成仰视,跪着刚好……这精力”。
#你去过最冷门的博物馆#成种草论题
除了用当下的眼光去发现文物的风趣之外,不少网友也同享了一些冷门博物馆,在#你去过最冷门的博物馆#论题里,“洛阳古墓博物馆”的提及率最高,许多网友标明种草了。 有网友参观后发布了多图标明,“作为一个看过《盗墓笔记》全集的盗墓迷,景帝陵和前两个汉代墓穴确实把我吓住了,怂得不敢进不敢看棺材,不过后边几十个就无所谓了。每一个墓穴都只恢复了一部分,进入的并不深,所以也不会有不适感。” 据材料闪现,洛阳古墓博物馆坐落在洛阳城北的邙山上,是国际上第一座古墓葬类专题博物馆,也是国内仅有一座集帝陵、古墓葬及其隶属文物、砖雕石刻和古代壁画为一体的大型墓葬类博物馆。走进洛阳古墓博物馆,打开一扇古代墓葬产生、发展、演变的“前史之门”,了解墓葬中蕴藏的年代信息和文物故事。透过“天界图”了解汉代人追求长生不死羽化升仙的神奇故事,观摩“出行图”观察墓主人出行时的威严显赫局面。在这儿,能看到盛世唐朝胡人牵驼、牵马的仪仗行列,还能看到唐代女子前卫时尚的“时世妆”,以及仅在史籍中描绘的唐代“花鸟画”、宋代盛行的孝子故事图集、明代十二女子伎乐扮演等等。 而喜欢瓦当的博物馆迷发掘到了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有网友标明,这是自己偶尔发现的,究竟西安旅游攻略里“安利”这儿的不算多,“挺远的,也不大,假如对瓦当感兴趣,一定会很喜欢”。据悉,保藏自西周至明清各个年代、各种纹饰的瓦当和古砖2600个版别3000余块,是国内保藏瓦当数量和品类最多的“秦砖汉瓦”专题博物馆。 别的还有嫩江市墨尔根古道驿站博物馆,是我国首个以古驿道驿站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其他还有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贵州省三都县板告村的水族家庭博物馆等。
文物的存在连结了时空交织中的古今
在与博物馆相关的论题中,“你为什么喜欢逛博物馆”也很有代表性。网友们纷繁标明,穿越时空而来的它们,依然熠熠生辉。文物的存在,连结了时空交织中的古人和今人,“去看看展柜里,几千年来,经得住时刻考验的审美是什么样的”。 比如有网友发布了一组他在香港海事博物馆摄影的相片。他说,一个城市的博物馆怎样建造怎样规划,就是在反映这个城市怎样面临前史,怎样看待前史,就是在反映这座城市公民教育的内容与方向。
许多网友慨叹,如今在不同的城市却总能看到了解的店肆,不少商业化修建多少有些同质化,而假如想了解这座城市的前史,当地博物馆最有话语权,看完那些带有地域特征的展品,顿时就感觉这个城市很是鲜活心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