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5月15日电(王宇)登录一个网站,扫描一个二维码,就能快速查询到需求的甲骨文材料。如今,甲骨文作为一门冷门学科已被数字“焕活”,开端进入智能化年代。
“行走河南·读懂我国”文明探源会合采访团近日走进河南省安阳市,来到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实验室,切身感受到甲骨文智能化年代的共同魅力。
据了解,该实验室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甲骨文研讨,凝练形成了“甲骨文大数据途径、甲骨文辨认与字形分析、甲骨文言语核算、甲骨文与殷墟科技考古”四个研讨方向。
在实验室里,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实验室副主任焦清局登录"殷契文渊"网站,在字形库中选择甲骨字"人"字形,瞬间,所有包括该字形的甲骨片信息就悉数显现出来。
“殷契文渊”是由安阳师范学院和我国社会科学院甲骨学殷商史研讨中心协作建设的非营利性网站,为甲骨学研讨供给大数据支撑,是了解、学习、研讨甲骨文的互联网窗口,破解了以前获取甲骨文研讨材料难的瓶颈。
“因为甲骨片原料特别,片多易碎,并且散布全球各地,言语信息多不完好。从前甲骨碎片都是靠回忆和手工来拼合,数据数字化往后,可运用人工智能图像技术进行自动组合。”焦清局介绍说。
到现在,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实验室运用深度学习技术共组合甲骨碎片41组,一起还发布了甲骨文的检测、辨认、手写数据集,为核算机学者供给了检测、辨认甲骨文标准的数据集。
除了“殷契文渊”网站,该实验室本年4月份还发布了面向群众的微信小程序“了不得的甲骨文”。该小程序经过故事性引进、游戏化互动、社交化分享等方法吸引群众了解甲骨文及汉字的演变,为甲骨文数字“焕活”供给了新的助力。
5月14日,甲骨文信息处理实验室主任刘永革介绍,甲骨文蕴含着丰盛的造字才智和文明价值,急需将冷门的文明资源转化成我们脍炙人口并乐意参加的普惠文明服务;甲骨文活化运用的材料有限、方法传统、途径不畅,急需系统化开展工作。
据介绍,当时现已出土的甲骨有15万至16万片,自然损坏速度较快,急需进行数据搜集以实现在数字空间永久化保存;现已发现的约4500个甲骨字,其间约3000个没有释读,甲骨文专家学者数量少,急需智能工具帮忙提高字形匹配的搜索功率、推荐破译的相关条理。
值得重视的是,“了不得的甲骨文”小程序所运用的甲骨文高质量数据,正源自“殷契文渊”,打造出甲骨文的全信息模型。这样既可以为群众供给参加甲骨文传承活化的互动途径,也可以帮忙专家学者进行甲骨文维护研讨。
“我们把不同的甲骨图片进行对齐叠加,每个图层显现不同的信息。因为甲骨里面好多字很难看到,所以我们经过红外线拍照、光谱分析、微量元素分析产生不同的图层,让群众真实了解甲骨文,看看甲骨文究竟长什么样。”刘永革说。(完)